房天下 >资讯中心 > 其他 > 正文

退房潮全国蔓延 开发商制造假按揭?

贵阳房天下综合整理  2009-06-02 11:14

[摘要] 今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在售项目的退房率超过10%,有的甚至超过30%。此外,西安期房的退房率超过6%,南京4月以来退房套数近200套。深圳、长沙、杭州、成都等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较多的退房。这是房开商制造的假按揭?

编者按:今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在售项目的退房率超过10%,有的甚至超过30%。此外,西安期房的退房率超过6%,南京4月以来退房套数近200套。深圳、长沙、杭州、成都等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较多的退房。这是房开商制造的假按揭?

北京部分楼盘退房超30%开发商“自买自卖”

新华网

市场预期不明朗,开发商放宽退房条件——

退房背后原因复杂

在房地产市场能否继续回暖尚不确定的关键时期,任何不正常的现象,都足以牵动人们敏感的神经。明显多于以往的退房现象就是其中之一。

今年以来,在楼市成交回暖、许多项目宣告“开盘即售罄”同时,退房现象却不断增加。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在售项目的退房率超过10%,有的甚至超过30%。西安期房的退房率超过6%。南京4月以来退房套数近200套。此外,深圳、长沙、杭州、成都等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较多的退房。

买房者为何纷纷要退房?

记者致电北京几家退房率较高的项目。西南四环某项目销售人员表示,在售房源不足50套:“一家公司曾经一次买了20多套,后来因为资金紧张,全部退掉,因此退房率显得比较高。”

东四环百子湾某项目销售人员则表示,由于楼盘春节期间优惠力度大,一些前期的老业主觉得吃亏,提出退房。所有手续办完,需要一两个月,因此三四月份登记的退房数比平时多。“都是正常现象,这些退掉的房子没用多长时间我们也快卖完了。”

“退房增加,与市场震荡回暖但预期又不明朗有关。”对退房现象进行了专门分析的北京师范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董藩认为,退房增加的具体原因十分复杂。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项目后期降价销售,前期的业主因为不满提出退房。受经济危机影响,一些购房者的收入水平降低,贷不到款或还贷出现问题,只得选择退房。有的热销项目加大了供应量,一些刚买了房的业主想换另一套房,也必须先退房再买房。

另一方面,近期各界对房地产市场能否继续回暖,房价是否会再次下跌的争议较多,导致一些刚买了房的人预期和信心受到影响,担心房价还要继续下跌,选择退房继续观望。此外,因为房屋质量、合同纠纷等常见原因导致退房的,也会随着成交量的增加而增加。

购房者一度争得面红耳赤也无法实现的退房要求,为什么现在似乎变得“容易”了?业内人士认为,许多开发商为了促销,将“无条件退房”作为营销卖点,甚至写入销售合同里,这些条件使得购房者的退房成功率提高。

去年不少城市发生了因业主要求退房与开发商发生冲突的事件,引起各地政府高度关注。“一方面,地方政府要求我们主动采取措施,避免矛盾激化。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维护公司的形象。因此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满足了一些业主的退房要求。”一家大型房地产企业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

自买自卖,制造热销假象——

假按揭若隐若现

除了开发商对退房原因种种合理的解释,不少业内人士担心,退房现象增加的背后,不排除某些开发商制造假按揭的可能。

所谓假按揭,即开发商由于资金紧张,通过“内部销售”或者找员工、亲戚做“托儿”,给一定好处,假借他们的身份签订购房合同,从银行骗取贷款。当市场回暖时,开发商再把房子退掉重新销售。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还能在热销时赚上一笔。

开发商通过假按揭“自买自卖”,从银行套现,既缓解了资金压力,又回避了降价售楼的尴尬,并且能制造项目热销的虚假繁荣。

“假按揭在前期市场监管不严的时候比较多,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院尹中立认为,开发商骗贷成功后,一旦资金仍然紧张,很快便无法支付房贷,银行的坏账就会不断增加。

早在2005年,央行在《中国房地产金融报告》中即提到,“假按揭已成为个人住房贷款最主要的风险源头。”而根据央行援引工商银行(601398,股吧)消费信贷部门分析称,该行个人住房贷款中的不良资产,有80%是因假按揭造成的。

人民法院副院长奚晓明近日公开表示,仅今年1至2月,法院受理房地产纠纷案件就已达24349件,同比上升15.56%。虚假按揭贷款案件开始明显增多。

格外引人关注的退房现象,有多少与假按揭有关?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开发商通过假按揭套现,导致退房率过高的情况是存在的,但目前还只是个别现象。“现在商业银行对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比较严格,不太可能出现普遍的假按揭现象。如果把市场回暖或者退房率偏高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假按揭,过于片面。”尹中立说。

“从技术层面上讲,现在开发商做假按揭的操作难度非常大。”建设银行(601939,股吧)常州分行行长蒋敏告诉记者,受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银监会、央行多次强调加强对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该行今年也加强了对借款人身份、收入情况、贷款意图的审查。并向业务经理反复强调,每一笔合同都要求面签,与贷款人当面交谈,判断真实性。

“如果是假按揭,能从一些细节看出来。比如借款人的融资目的比较明显;一个人试图用多个身份证办理多笔贷款;或者借款人是楼盘的员工等。银行的工作人员只要认真负责,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是可以控制的。”蒋敏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信贷充足、楼市回暖的背景下,建行常州分行已经新增近9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但按揭贷款资产质量相当好,不良贷款率始终在千分之五以下,比其他的业务的不良率低佷多。

而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透露,正是因为按揭贷款质量好,导致各家银行激烈竞争,不排除银行对个别项目、尤其是“大客户”的项目存在放松审查的现象,有的资信审核甚至流于形式。这就为制造假按揭提供了空间。

造假过程中难以发现假按揭——

监管须紧盯不正常“苗头”

近日,北京、上海等地房地产市场主管部门纷纷开展了对房地产市场秩序的专项整治行动,其中假按揭是重点整治对象。“只要证据确凿,我们一定严肃查处,绝不能让这种现象蔓延。”北京市建委有关人士向记者表示。

监管部门面临的难度并不小。“假按揭虽然是作假,但所有的购房、贷款手续都正常履行,很难查清贷款的真实用途,协助造假者也大都出于自愿。因此难以找出证据证明哪些楼盘存在假按揭。”江苏某市房管局负责人告诉记者。

北京仁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宪生也认为,假按揭在造假过程中不容易被发现,只有到最后开发商还不上贷款了才能展开调查。“产生了后果才能界定,但往往这个时候,风险已经转嫁到银行身上。”

“现在我们主要通过观察楼盘交易中一些不正常的苗头,加强对假按揭的防范。”上述房管局负责人说,如果一个平时销量一般的楼盘,成交量或退房率突然增加,就会进行专门的调查。今天已经售出的楼盘,过几天又变成可售的,也有可能是假按揭。“政府部门目前没有更好的办法,只能从这些细节入手。”

“我们对假按揭始终保持着高度敏感。”蒋敏透露,为了避免银行内部人员与开发商合谋,各家银行现在审批住房按揭贷款大多要经过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多个把关环节,不可能做到“一手清”。同时,出现问题以后的问责制度也比以往更加严格。

专家认为,对借款人的资信审核内容不能仅局限于身份证、个人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资料,应当对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社会活动及有无违法记录、有无失信情况等进行全面查证。在银行发放贷款后,及时跟踪监督借款使用情况,制定应急预案,防范和化解贷款发放后出现的各种风险。

孟宪生认为,由于房地产按揭贷款数额巨大,司法机关应该加强对假按揭案件的查处力度。既要处罚房地产开发商等受益者,对银行内部协同作案者和主动提供身份证明并获利的协助造假者,也应加大处罚力度。

4月底,北京市二中院宣判了一起多年前的假按揭案——森豪公寓案。开发商邹庆采取与购房人签订虚假商品房买卖合同,为购房人伪造收入证明、首付款证明等贷款材料等方式,从中行北京分行骗得巨额个人按揭贷款达7.5亿元。开发商最后受到法律的制裁,这一案件应该给房地产市场以更多的警示。

开发商制造假按揭? 多个城市退房现象明显

广州日报

据报道,今年以来,在楼市成交回暖、许多项目宣告“开盘即售罄”的同时,退房现象却不断增加。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在售项目的退房率超过10%,有的甚至超过30%。此外,西安期房的退房率超过6%,南京4月以来退房套数近200套。深圳、长沙、杭州、成都等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较多的退房。

对于这个现象,不少业内人士担心,退房现象增加的背后,不排除某些开发商制造假按揭的可能。

所谓假按揭,即开发商通过“内部销售”或者找员工、亲戚做“托儿”,给一定好处,假借他们的身份签订购房合同,从银行骗取贷款。当市场回暖时,开发商再把房子退掉重新销售。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还能在热销时赚上一笔。

部分城市楼盘退房率增高 业内人士担心

不排除某些开发商制造假按揭的可能

大河报

今年以来,在楼市成交回暖、许多项目宣告“开盘即售罄”的同时,退房现象却不断增加。据了解,今年以来,北京的一些在售项目的退房率超过10%,有的甚至超过30%。西安期房的退房率超过6%。南京4月以来退房套数近200套。此外,深圳、长沙、杭州、成都等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较多的退房。

记者致电北京几家退房率较高的项目。西南四环某项目销售人员表示:“一家公司曾经一次买了20多套,后来因为资金紧张,全部退掉,因此退房率显得比较高。”

东四环百子湾某项目销售人员则表示,由于楼盘春节期间优惠力度大,一些前期的老业主觉得吃亏,提出退房。

购房者一度争得面红耳赤也无法实现的退房要求,为什么现在似乎变得“容易”了?

除了开发商对退房原因种种合理的解释,不少业内人士担心,退房现象增加的背后,不排除某些开发商制造假按揭的可能。

“假按揭在前期市场监管不严的时候比较多,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院尹中立认为,开发商骗贷成功后,一旦资金仍然紧张,很快便无法支付房贷,银行的坏账就会不断增加。

格外引人关注的退房现象,有多少与假按揭有关?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均表示,开发商通过假按揭套现,导致退房率过高的情况是存在的,但目前还只是个别现象。“现在商业银行对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比较严格,不太可能出现普遍的假按揭现象。如果把市场回暖或者退房率偏高的原因全部归结为假按揭,过于片面。”尹中立说。

“从技术层面上讲,现在开发商做假按揭的操作难度非常大。”建设银行常州分行行长蒋敏告诉记者,受美国次贷危机的警示,银监会、央行多次强调加强对住房按揭贷款的风险控制。该行今年也加强了对借款人身份、收入情况、贷款意图的审查,并向业务经理反复强调,每一笔合同都要求面签,与贷款人当面交谈,判断真实性。

“如果是假按揭,能从一些细节看出来。比如借款人的融资目的比较明显;一个人试图用多个身份证办理多笔贷款;或者借款人是楼盘的员工等。银行的工作人员只要认真负责,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这些蛛丝马迹,是可以控制的。”蒋敏说。

据了解,今年以来,在信贷充足、楼市回暖的背景下,建行常州分行已经新增近9亿元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但按揭贷款资产质量相当好,不良贷款率始终在千分之五以下,比其他业务的不良率低很多。

而一位房地产业内人士透露,正是因为按揭贷款质量好,导致各家银行激烈竞争,不排除银行对个别项目,尤其是“大客户”的项目存在放松审查的现象,有的资信审核甚至流于形式。这就为制造假按揭提供了空间。

对开发商"假按揭"擦亮眼睛保持警惕 避免上当

山西晚报 叶祝颐

今年以来,北京一些在售项目的退房率甚至超过30%。西安、南京、深圳等城市也相继出现了较多的退房。有业内人士透露开发商通过假按揭“自买自卖”,从银行套现,制造热销假象。

从“低胸美女胸部不能再低”,到房交会上演裸体秀;从雇人扮演房托抢购,到开发商通过“假按揭”自买自卖,制造楼市热销假象,然后退房——在楼市走向不明的语境下,开发商可谓脑筋动尽,招数使遍。在楼市处于调整期的敏感时期,开发商通过假按揭“自买自卖”套取银行贷款,缓解资金紧张,制造楼市虚假繁荣推高房价更具有欺骗性与煽动性,容易吸引公众眼球。但是,开发商如此误导、欺诈消费者,违背了起码的商业伦理,让人不齿。

换个角度讲,开发商自扮房托虽然有一定的欺骗性、煽动性。但是“假的毕竟是假的”,迟早要露馅。按照世界惯例,正常房价收入比3至6倍,租售比在1∶200到1∶100之间较为合理,然而不少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租售比都出现了严重扭曲。以北京为例,有数据显示,北京2008年房价收入比是13.6倍,而租售比1∶325。无论从房价还是房屋租赁价来看,目前房价已经严重背离了消费者的经济承受力。

在这样的现实语境下,即使开发商制造出楼市热销假象,除了能刺激释放一些刚性需求外,又有多少人一掷千金投资买楼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本来就没有只涨不跌,持续走牛的楼市。楼市进入调整期,本是市场理性使然,开发商自扮房托,作用又能有几何?何况,中央几部委正在研究开征物业税,即便炒房者出手投资也会十分谨慎。

在此,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楼市发展历程。经过几轮疯涨后的楼市早已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尽管有消息说,楼市已经回暖,形成了“小阳春”局面,部分地区商品房交易价量齐涨,有的开发商还趁机涨价。但是消费者对此并不买账,多座城市退房潮戳穿了楼市热销的谎言,也揭开了开发商“假按揭”自娱自乐的老底。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房产市场观望气氛仍在继续。种种迹象表明,房价暴利空间并未真正剔除。换言之,当下楼市退房潮就是此前楼市虚火透支市场后劲的结果。如果楼市虚火不退,开发商使用下三滥手段欺骗消费者,误导中央宏观决策,即使可以忽悠一时,却只会让开发商摇摇欲坠的信誉丧失殆尽。

从经济学的角度讲,房价走向到底如何,消费者此时是否该出手买房,应由购房人与开发商在市场框架内博弈。在经济下行压力尚存的当下,开发商主动还原房价成本,降价促销,才是理顺房产市场供求关系,让消费者恢复对房产市场信心的关键。如果楼市调整不充分,开发商继续秉持暴利心态,房价继续超出百姓的经济承受能力。开发商自扮房托,欺骗消费者,误导舆论,根本无助于改变公众对开发商的群体印象,恢复公众住房消费信心,只会加速消费者与开发商之间的断裂,加重楼市观望氛围。

从法律的层面讲,开发商通过假按揭“自买自卖”,还涉嫌扰乱金融秩序、传播虚假信息。面对开发商自买自卖的楼市乱象,消费者与政府都应擦亮眼睛,保持足够的警惕与理性。政府应及时干预、查处,加大开发商的违规成本,避免更多荒唐托市举措扰乱房产市场,伤害民生利益。

假按揭,制造着楼市和信贷的双重泡沫

珠江晚报 赵勇

今年以来,北京一些在售楼盘的退房率居高不下,有的甚至已 过了30%。这除了购房人无力还贷等市场原因外,开发商导演的假按揭正成为一个重要因素。(见昨日《人民日报》)

当前的楼市,正成为怪事频生的舞台。既然有开发商理直气壮地雇大爷大妈去房展会造势,就会有开发商真刀真枪地搞假按揭制造热销假象。

所谓假按揭,即开发商通过“内部销售”或找员工、亲戚做“托儿”,假借他们的身份签订购房合同,从银行骗取贷款。当市场回暖时,开发商再把房子退掉重新销售。这样一来,不仅解决了资金难题和降价售楼的尴尬,还能制造热销假象,在真正热销时赚上一笔。

北京仁和律师事务所律师孟宪生说:假按揭在造假过程中不容易被发现,只有到最后开发商还不上贷款了才能展开调查。产生了后果才能界定,但往往这个时候,风险已经转嫁到银行身上。

众所 ,存贷息差是我国银行的主要利润来源,而房贷又被银行界公认为“利润高、风险小”的信贷产品。在此背景下,房贷业务就成了各家银行争抢的香饽饽,激烈的竞争下,对房贷的安全审核越来越流于形式。一张身份证、一份收入证明,往往就能从银行轻松获得房贷,办房贷的方便程度,都快要赶上信用卡了。部分开发商就是利用这样的安全漏洞,轻易地导演了大量的假按揭。

假按揭的大量出现,除了会造成银行信贷巨大的潜在风险外,更有可能将银行进一步绑在高房价链条上,不由自主地随着开发商们上下起舞。银行的被绑架,就意味着力挺高房价联盟的力量更加强大,到最后,说不定银行反而比开发商更怕房价下跌,而这个畸形联盟的生成,则必然进一步增加楼市泡沫和调控难度。

当务之急,一是规范各家银行不惜牺牲安全争夺房贷业务的恶性竞争,建立更明细的放贷责任制。二是要尽快有针对性地升级银行对房贷业务的安全审核系统。除了身份证、收入证明等比较原始的资料外,借款人的资产负债状况、信用记录等信息也应该尽早进入银行的审核系统。否则,部分开发商导演的假按揭必将继续泛滥,楼市泡沫和银行信贷泡沫,也必将越吹越大,让普通民众翘首以盼的房价回归理性,则会变得更加遥遥无期。

警惕房开商“自买自卖”

东北新闻网 何先武

今年以来,北京一些在售项目的退房率甚至超过30%。西安、南京、深圳等城市也相继出现了较多的退房。有业内人士透露开发商通过假按揭“自买自卖”,从银行套现,制造热销假象。不少业内人士担心,退房现象增加的背后,不排除某些开发商制造假按揭的可能。(据《人民日报》6月1日报道)

而今的楼市,可谓乱象从生,从原先大规模的购房补贴政策,到购房落户,再到各地政府的“楼市回暖”论……让人眼花缭乱。在地方政府高唱楼市“小阳春”的同时,地产商自买自卖,政府充当“房托”,制造回暖假象的的杂芜消息也相继流出。在房地产市场能否继续回暖尚不确定的关键时期,任何不正常的现象,都足以牵动人们敏感的神经。地产商“自买自卖”就是其中之一。

自5月底杭州曝出地产商自买自卖1.17亿元“大单”的消息后,北京等地又相继曝出地产商假按揭的新闻。地产商通过“自买自卖”从银行套现,既缓了解资金问题,又回避了降价尴尬,并通过捂房制造虚假繁荣推高房价,此举可谓“一箭三雕”。表面上看,对于整个社会来说,这似乎也不是什么坏事——通过资金的流动,社会财富实现了增值。

众所 ,正在全球肆虐的金融危机是由于次贷危机所引发,而次贷危机就是由于地产商将房子卖给了本来没有还贷能力的业主,形成了银行次按揭,银行再通过金融杠杆将按揭风险转嫁。从商业创新的角度来说,此举可谓完美,然而,这种建立在虚拟基础上的财富,最终由于业主的断供而化为泡影,这场金融风暴的苦果,地球人也正品偿着它的苦涩。

与之相似的是,地产商通过“自买自卖”的假按揭手法,从银行“骗贷”套现的行为,本质上是一种假按揭,也可能给金融系统带来坏账风险。试想,如果地产商将大量的资金用于“自买自卖”——先高价将房子买到手,然后再找个借口退房,这样一来,地产商自然是顺利实现了套现,实现了利润,但整个风险却转嫁给了银行,在楼市回暖还只是一种预期的背景下,银行收获的就只能是贬值的商品房,甚至是滥尾楼,银行系统的坏账风险就将立现。在这一点上,大规模的退房事件,对于银行来说,无疑已然是一种警告。再则,由于中国金融系统自身的相对封闭性——中国没有美国那么发达的金融中介市场,所以,坏账的苦果只能是银行自身和老百姓来承担。

“假按揭在前期市场监管不严的时候比较多,风险是显而易见的。”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院尹中立认为,开发商骗贷成功后,一旦资金仍然紧张,很快便无法支付房贷,银行的坏账就会不断增加。令人担忧的是,在许多人看来,地产商“自买自卖”竟然还只是一个促销手法问题,或者是一种商业上的不道德行为,而没认识到这是一种诈骗行为,这不仅违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市场交易规则,也违反国家金融法规,扰乱了金融秩序,还将侵蚀市场经济的商业伦理,影响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虽然地产商“自买自卖”还只是个别现象,然而,也不能排除这一商业“创新”被广大地产商模仿的可能,有所谓亡羊补牢,犹未为晚,在地产商的套现手段还没有被广泛复制,“自卖自买”的破坏力还未形成“破窗效应”之前,政府就应当先行行动,加强监管防患于未然——对地产商的资金流动进行监控,并严厉打击地产商的“骗贷”行为。

又爆亿元退房大单 房地产中“猫腻”多

中国金融网 田萍

据相关媒体报道,5月杭州售房网出现6笔解除合同的“大单”,涉及金额达1.17亿元。后经证实,退房的原购买人竟为楼盘投资方。业内人士称,开发商通过“自买自卖”从银行套现,既缓解资金问题,又回避降价尴尬,并通过捂房制造虚假繁荣推高房价

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也因势引发了发展的拐点和停滞,如果因此让市场发挥其自身的调节作用,本来是可以引导市场走上健康发展的良性轨道,但自房地产改革以来形成的利益格局却严重地阻碍了市场的这种自发调节。开发商的“自买自卖”、“捂房”等虚假手段使得房价产生了严重的泡沫现象,严重影响了房地产市场的正常发展。

继前段时间爆出假按揭后,现在终于看到了这些人的退房潮,利用手中资源自导自演房市的虚假繁荣,误导消费者和政府以期继续维持其长期的超额利润,出现了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难以下降的怪现象。

一业内人士直言,“退房潮”应引起有关部门重视。“特别是同一人买、退多套房屋的情况,这类交易很多是开发商在资金紧张时以房屋为抵押品向个人融资的一种方式,只是虚假繁荣,会造成更大的楼市泡沫。”

据了解,一季度以来,北京的退房率逾4%,西安的一手房退房率为6.7%,南京4月以来退房总量高达183套。此外,深圳、长沙、杭州、成都等一些地区也相继出现了各种名义下的“退房潮”。

房地产表面上的繁荣还要继续到何时,大多数人能买得起住房,不被“房奴”所困扰,还要等待到何时?房地产出现这样的“秘密”,没有明显的违规,难道就没有办法加以约束?如果让这种行为继续行将下去,那么是什么样的后果?虚假的繁荣必将会吞下虚假的“苦果”。

谁在导演楼市自卖自买闹剧?

新京报

端午节时上网,看到新闻说,杭州开发商导出了自卖自买的6笔购房大单,金额总值达1.17亿。

其实,此前,各地的自卖自买闹剧已经上演了多场:西安的一手房退房率为6.7%,南京4月以来退房总量高达183套。一向对住宅交易真实率管得很严的北京,其退房率也在近期达到4%,且自卖自买的手段变得更加多样和隐蔽。

导演楼市自卖自买闹剧的主角,自然是患上交易和资金饥渴症的开发商,但从虚假的“网签”看,这场闹剧的背后还有许多帮凶。

首先是那些与开发商有资金瓜葛的各种投资人,他们在资金链的上下游,利用对敲的方式,以合同买入的方式签字画押,造成了新房在网上签约的假繁荣。有些楼盘,甚至还没开张就已经有了“买主”。因为,在网签上与开发商同穿一条裤子的这些投资人,不是与开发商有项目采购的关系,就是有施工建造的关系。

其次是那些隐蔽于开发商背后支持假签的单位,并不能排除一些银行的默许。如果没有他们的推波助澜,在银行的贷款审核单上,把那些网签当成是放贷的一个基本条件。那么,就不可能有开发商“自买自卖”从银行套现的动机。这一点,可以查一查多少家银行的放贷单里有着网签的记录?

第三是那些发起购房团的房屋中介机构。他们和开发商联手,不仅虚拟了国内房屋交易小阳春的假繁荣,还在“境外购房者人数骤增”上大做文章。比如,有些中介机构凭借着还没发生的网上购房数据,就预计5月份海外人士购买量可能会达到200套左右。当然,这样心照不宣的“配合”,既能回避交易量下降的尴尬,又能通过更难掌握的“外籍人士”购房数据,来制造第三季度更加“繁荣”的虚幻现象。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贵阳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