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天下 >资讯中心 >市场 > 正文

楼市调控为何总是"空调"

房天下综合整理  2013-10-15 08:35

[摘要] 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表示,中国政府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举措成效显现,刚性购房需求已回归主体,投资性购房得到控制。对于未来的房价走势问题,秦虹表示,控制投资性需求仍将是政府调控的重要目标,在调控政策不变及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将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楼市调控为何总是"空调"

( 来源: 晶报) 9月底,深圳楼市持续并放大了市场成交,入市新房都有不俗的成交业绩,而更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的二手房价格涨幅,2013年以来已高达13.60%,在市场分析人士看来,已有一些过热的味道。

实时消息显示,深圳二手房首付比例或将上调,但专家认为出于居住、投资兼保值的考虑,上调对抑制购房者入市作用有限,刚需群体、改善型群体与投资性群体义无反顾地加入购房大军。回首过去十年的高速发展,地产市场俨然成为价值的避难所,成为一般人梦想系之、牢骚系之、感慨系之的对象,让有房者欲罢不能,令无房者失魂落魄。

以至于,有人以为供求关系已很难解释中国房地产市场,它的背后隐藏着经济政策、分配制度、文化心理等深层因素,其外部效应也自然投射到社会领域的方方面面,并将波及整体经济的未来。

疲劳的政策

比照近些年房价走势,中联地产二手房研究院总经理肖小平,评价2013年前三季度深圳房地产市场的成交量达到了中等偏上水平,二手房均价再创了一个历史新高。虽然去年第四季度的成交量比前三季度活跃许多,但考虑到今年有利空因素影响,第四季度可能会与第三季度大体持平。

即便目前充斥市场的不尽是利好因素,比如贷款利率上调、放款速度放慢,但购房者仍然看好未来楼市。肖小平所在的二手房研究院,曾做过北上广深2002~2012年房价与贷款利率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利率变化对购房行为几无影响,近乎于“零相关”,这一方面让她感到吃惊,一方面也多少印证了现实。

“此现象反映了一个‘政策疲劳’的问题,政策的边际效用明显降低了。分析个中原因,大约是在房价、税费与利息这些成本构成中,房价占据的基数很大,决定购房者是否买房的因素主要是房价的涨或跌,毕竟人们最终会发现利率的上调赶不上房价的上升。我预计在未来,这种涨势会同GDP的涨幅大体相当,起码是以后者为基准上下浮动,只要中国经济还有增长的动力,房价就可能一直涨下去。”

对于近来传出李嘉诚在抛售百佳超市、上海陆家嘴物业并再度套现港灯的消息,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旅游与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宋丁有着自己的分析,“李嘉诚的套现引得不少投资者恐慌,甚至有媒体称李嘉诚在‘做空中国’,这种说法显然过火。我想,这不过是李嘉诚的一贯作风,即总比别人快半拍。他对内地涨了多年的房地产市场有担心,在内地的操作开始趋于稳健;他撤资香港市场,是在表达自己的政治情结;而转投欧洲市场,则反映了他对欧洲经济可能触底反弹的一种判断,是商业智慧的闪现。”

无奈的信仰

楼市虽充斥着“但见利好不见利空”的现象,深圳职业技术学院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邓志旺,却不认为这代表了人们的特殊信心,实出于一种“无奈”,毕竟在投资渠道狭窄、货币发行泛滥的背景下,房地产领域还是相对最有把握的投资渠道。

“民间囤积的资本量太大,找不到可靠的投资渠道,又有一个保值增值的考虑,所以在明知投资房地产难以赚钱的情况下,仍把钱投进去。当然,从整个市场形势来看,上涨趋势还是非常明显的,即便限购、限贷政策在联合压制地产市场,房价依然节节升高。”邓志旺说。

深圳市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所副所长谢志岿觉得,这体现了每个理性经纪人考虑所及的限度,“在通胀压力明显、股票市场低迷、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势下,购房者为了保值增值,觉得持有房子比持有货币更靠谱。每个人根据有限的信息和短期的功利算计,纷纷做出一致的决策,但毕竟带有极大的盲目性。”

谢志岿进而言之,“如果对投资与投机性的需求不加限制,任由这种情况发展下去,早晚地产泡沫会破裂。我们不要以为这个过程还很漫长,当中国的城市化达到了一定程度,住房需求将达到峰值。就算在那之前还有一些时间,也难保迫于购房压力的低收入群体与夹心层不会离开这座城市,到购房成本低的城市去生活。”

延伸阅读:

住建部:从住房信息到房价调控再掀底牌

任志强:继续看涨房价调控长效机制还在论证中

任志强:继续看涨房价调控长效机制 房产行业不缺钱

房地产市场神经再度紧绷 谨防误读房价调控预期

时评:房价调控的关键在于增加土地供应

 

多重失衡

宋丁将热度不退的中国房地产市场喻为一场孤注一掷的赌局,集中反映了经济结构多重失衡的现状,其中既有购买力、产业结构以及地域发展的不均衡,亦有利润与风险的不均衡。

“收入分配制度的不合理,导致了购买力的不均衡,房价被少数支付能力极强的人拉动起来,从而累及到购买力极弱的人。此外,还有产业结构的不均衡,过去的经济发展过度依赖地产投资,从而抑制了实体经济的发展。当整个国民经济过度依赖房地产,无形间增加了风险,一旦泡沫破裂,国民经济将陷入难以料想的灾难性后果。稳增长、调结构、求发展,其中调结构才是核心,否则稳增长与求发展将无从谈起。”宋丁分析道。

邓志旺分析政策的初衷,正是为了抑制房价,并慢慢提高刚需群体的收入,最终实现二者的接轨。“今年广东省提出的工资上调标准是10%~15%,把房价的上涨控制在10%的幅度内,但实际上落实得怎么样呢?工资水平的上调毕竟是一种市场行为,在现实中,高收入群体的工资上涨往往高于10%,而低收入群体的工资上涨低于10%。”

从根本上着眼,邓志旺将房地产的现状归因于中国经济发展模式,“中国经济是出口导向型经济,换回大笔外汇,却又没有进口冲抵,大部分钱只能在国内消费。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有限,造成了出口动力不足,实业家只能去投资房地产。”

早定大计

如果将限购、限贷政策形容为抑制房价的“霹雳手段”,房地产领域的调控缺少的却正是长久之计。宋丁表示,“在房产税落地之前,人们还心存侥幸,处于观望之中;一旦落地,房屋持有成本明显上升,大家就不敢再持有多套房产。不过房产税的出台,目前还是说得多做得少。”

“对现有的结构进行调整,特别在一些长效机制上做文章,比如保障性住房的开发、房地产税的征收、合理的国家产业政策与信贷政策的建立,如果这些政策作为组合拳能尽快推出,对于调配房地产价格会有长远意义。”宋丁如是说。

谢志岿也觉得,所谓长久之计无外乎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多层次保障房体系的建立。前者是为了限制房地产领域的暴利,使它的利润同其他部门的利润大体持平;后者是要保证各个阶层在房地产市场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但这种均衡,不可能由一个地方政府去独立实现,而是要上升到战略高度,在范围内统筹住房问题。”

而在邓志旺的构想中,“深莞惠一体化”才是解决人地矛盾的长久大计。“政府不能只盯着一千九百平方公里的面积,只有谋划‘深莞惠一体化’,将三个城市融合一体,毫无屏障地建立教育、医疗、社保、就业等体系,方能释放更多土地,分流城市人口。”

进入利益协调阶段

谢志岿坦言,中国房地产市场并非真正的市场,地方政府垄断了土地资源,作为利益主体,可以随行就市卖地,已经不是单纯意义上的监管者。导致调控政策只能“点到为止”,且在执行中被大打折扣。

“地方政府作为监管主体,需要调控房价;作为市场主体,又需要维持高的价格,构成了一对难以解决的矛盾。可以说,房地产的调控,已经由行政控制进入了利益协调的阶段,在此过程中,尤其要明确政府的社会管理责任,实现‘居者有其屋’的民众权利。”

邓志旺则进一步诠释了“居者有其屋”的内涵,“‘有房子住’与‘有自己的房子’是两个概念。从西方一些发达国家的政策来看,他们还是倾向于‘居者有其屋’的,因为房子代表了财产。为此,政府要有明确目标,制定进度,循序渐进地解决这个问题。”

宋丁回顾,过去的房地产政策太多照顾了利益诉求,而恰恰忽略了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和社会功能,房地产作为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应被逐步纳入整个社会政策体系。“政府作为‘守夜人’,尤其要坚持不与民争利,中国的文化传统中亦有这类观念,孟子就曾告诫梁惠王,‘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过去的房地产政策太多照顾了利益诉求,而恰恰忽略了最基本的居住功能和社会功能,房地产作为经济政策的一部分,应被逐步纳入整个社会政策体系。

延伸阅读:

住建部:从住房信息到房价调控再掀底牌

任志强:继续看涨房价调控长效机制还在论证中

任志强:继续看涨房价调控长效机制 房产行业不缺钱

房地产市场神经再度紧绷 谨防误读房价调控预期

时评:房价调控的关键在于增加土地供应

 

房地产调控不可过分倚重货币政策

( 来源:上海金融报)住建部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秦虹近日表示,中国政府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举措成效显现,刚性购房需求已回归主体,投资性购房得到控制。对于未来的房价走势问题,秦虹表示,控制投资性需求仍将是政府调控的重要目标,在调控政策不变及中国经济发展总体平稳的前提下,货币政策将成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的主要影响因素。

在本轮房地产调控中,货币政策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央行多次强调,要严格执行差别化的住房信贷政策。一方面,提高了二套房首付比例和贷款利率,暂停三套房贷款,有效地实现了个人住房按揭贷款的“去杠杆化”,挤压了投资、投机性需求的腾挪空间;另一方面,鼓励商业银行对首套自住普通商品住宅实行利率优惠,并引导信贷资金支持普通商品住宅的建设开发,从供求两端调整房地产市场结构,令自主性需求重新成为市场的主体,基本达成了房地产调控保护和满足自主性需求的目标。

但是,目前为止,最遭百姓诟病的“高房价”问题依然未能得到有效解决。即便在限购、限贷等政策的压制下,今年楼市依然火爆,70个大中城市中,绝大多数城市房价连续数月同比及环比上涨。总体来看,目前房价“高烧不退”的态势,与本轮房地产调控伊始提出的“遏制房价过快上涨”,以及此后多次强调的“房价合理回归”等目标仍有较为明显的差距。因此,房地产调控虽然可以说成效显现,但仍有进一步深化的必要。在此过程中,货币政策当然是其中重要组成部分,但我们也应该看到,虽然房价的涨跌与货币政策的取向存在一定的关联性,但过分强调货币政策作用,并不利于房地产调控向“深水区”迈进。

主要原因在于,一方面,货币政策作为最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之一,其需要考虑和平衡的因素众多,在当前房地产调控进入攻坚阶段,需要“精细化”调控的当口,使用货币政策调控房地产行业,虽不是“高射炮打蚊子”,但这样大刀阔斧来做“精雕细琢”的工作总有些勉为其难;另一方面,控制房地产泡沫风险和稳增长之间存在一定的矛盾。不可否认的是,经历了过去十年的累积,房地产泡沫已经成为我国宏观经济面临的主要中长期风险。因此,在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的环境下,保持稳健的经济增长同样重要。而目前的货币政策实际已经处于“中性偏紧”的状态中,若要进一步收紧银根以压制房价,有可能导致实体经济整体面临流动性紧张,这对于增速稳步趋缓的中国经济而言,并不是一件好事。综上所述,虽然目前房地产调控成效显现,但距离决策层和百姓的期待仍有不小的距离。而一旦房地产调控有所放松,就可能造成房价新一轮的上涨,进而影响宏观经济的稳定,因此,房地产调控政策仍需进一步坚持和深化。就货币政策而言,继续保持当前政策基调,平衡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三者之间的关系仍是最优先的任务。所以,未来的房地产调控,应在此基础上配合其他结构性政策,例如通过行业性的财税政策,引导更多民间资金进入普通商品房和保障房领域,更好地满足以刚需为主的自主性需求,切实回应百姓的诉求。

延伸阅读:

住建部:从住房信息到房价调控再掀底牌

任志强:继续看涨房价调控长效机制还在论证中

任志强:继续看涨房价调控长效机制 房产行业不缺钱

房地产市场神经再度紧绷 谨防误读房价调控预期

时评:房价调控的关键在于增加土地供应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房天下”的所有文字图片等资料,版权均属房天下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文中所涉面积,如无特殊说明,均为建筑面积;文中出现的图片仅供参考,以售楼处实际情况为准。

房天下APP优惠多,速度快

买好房,就上房天下fang.com

关注贵阳房天下官微

有专业有态度有房源有优惠
相关知识更多>>
新闻聚合换一换
关于我们网站合作联系我们招聘信息房天下家族网站地图意见反馈手机房天下开放平台服务声明加盟房天下
Copyright © 北京搜房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Beijing SouFun Science&Technology Development Co.,Ltd 版权所有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400-153-3010 举报邮箱:jubao@fang.com